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 20128-13
    产前查出致病基因能减少患病可能

    有的人中指为什么会比正常人短一节,甚至有的人会有6根指头。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主任贺林院士的科研团队成功揭示了人类家族性A1型短指(趾)病症的致病机理,成功解开遗传疾病百年之谜。昨天,杂志《自然》在一期期刊上登载了其研究论文《IHH基因点突变通过改变IHH蛋白信号能力和信号距离导致指(趾)畸形》。人类指(趾)部骨骼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病,类似骨骼病的发病率大约在2%左右。短指影响人日常工作与生活,也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早在2000年,贺林教授就带领当时的上海交通大学/中...

  • 20128-13
    基因治疗有望攻克艾滋

    目前有研究称,基因治疗艾滋病(AIDS)的方法充满希望,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处于初的阶段,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据HealthDayNews2月15日报道,研究人员报告称,目前针对艾滋病病人进行的zui大规模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专家称,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是在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推出之前,还需要进行多次重复的试验和更多的研究。该研究主要作者RonaldMitsuyasu博士表示,“我们知道它(基因治疗)有效果,但是在进入下一阶段的研究之前,我们需要令其使人更加满意。”...

  • 20128-13
    我国*男性健康基因检测临床基地在京揭牌

    3月18日,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男性健康基因检测临床基地在北京同济医院揭牌。揭牌与项目的落成标志着国内预防医学领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健康与疾病的防治将得到新的诠释,并会整体推进男性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基因作为人类先天具有的“遗传秘码”,可以“预报”人的生理、心理和五脏功能等多方面的信息。科学证明:一切疾病都与基因有关,基因是DNA分子上携带有遗传信息的功能片断,是生物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基因主宰生命,是生命生老病死的根源。故此,进行基因检测将会使全民健康水平得到根本性...

  • 20128-4
    德国Greiner公司简介

    Greiner这个名称zui早起源于玻璃生产的历史,也是在14、15世纪玻璃生产商的来源。HansGreiner—这名的玻璃技工PeterGreiner的孙子,出生于1415年,随后移民到了图林根,并再那里成立了玻璃制造厂。他建立了玻璃工艺厂并建造在世界名城汉莎。F.F.Greiner(﹡1808--1855)来自图林根,在1930年开启了*座工业温度计生产厂,并设计了64种密度计和温度计还有许多物理测量设备,并在图林根森林引导了温度计工业的蓬勃发展。玻璃制造的技艺传统地由父...

  • 20128-2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的伦理之争

    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之争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胚胎干细胞主要有三个来源:(1)流产的胚胎;(2)辅助生殖技术用剩的胚胎;(3)通过体细胞核转移术得到的胚胎。不管哪一个来源,提取胚胎干细胞必定损毁胚胎。胚胎是不是生命,研究胚胎干细胞是不是“毁灭生命”,自然成为争沦焦点。第二,生殖性克隆可否避免。自2001年起,关于禁止人的生殖性克隆公约的议题一直在联合国大会上讨论,却始终没能达成一致。虽然各国都表示反对生殖性克隆,但包括美国在内的一部分国家认为治疗性克隆必然走向生殖性克隆,...

  • 20128-2
    研制出能当饭吃的疫苗,食物疫苗前景看好

    霍乱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曾经夺走不少生命。为了预防霍乱,科学家们想了不少法子,日本科学家们日前宣布,他们研制出一种“大米疫苗”,通过吃饭就能使人获得对霍乱病菌免疫的能力。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技术改变大米的蛋白质构成,使大米携带一种叫做“霍乱肠毒素B,的物质。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够促使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人体对霍乱免疫。这种疫苗携带方便,容易被人接受。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中,“大米疫苗”既能充饥,又能防病。而且,这项技术成本很低,很多发展中国家都负担得起。传统的霍乱疫苗...

  • 20127-30
    睡眠环境中开夜灯或引发抑郁---注意

    美国研究人员根据一项仓鼠实验得出结论表明,长期在睡眠环境中点着昏暗的灯光,可能触发动物大脑的临时性变化,有导致抑郁情绪出现的可能。但该过程是可逆的,只要回复到*黑暗的环境里睡觉时,状态又能得到恢复。相关报告发表在近期《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的研究员兰迪·尼尔森领导的小组使用了已被切除卵巢的母仓鼠来做实验,以排除荷尔蒙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其中半数仓鼠在8周时间里每天被放置在达150勒克司(一种照度单位)的灯光下16个小时,其余8小时被放置在黑暗的环...

  • 20127-30
    警惕艾滋病病毒耐药性

    近年来,随着抗逆转录药物的普及,艾滋病病毒耐药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司司长戈特弗里德·希恩沙尔认为,这一问题尽管目前并非很严重,但仍需要对之保持警惕。希恩沙尔在世界艾滋病大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截至2011年年底,中低收入国家有8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比2003年增加了20多倍,药物覆盖范围扩大的后果之一是病毒开始出现耐药性,为此,世卫组织2004年开始启动艾滋病病毒耐药性监控。希恩沙尔告诉记者,艾滋病病毒耐药性可分为传染型和获得...

共 226 条记录,当前 20 / 29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转到第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