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抗胰岛细胞抗体自身抗体

抗胰岛细胞抗体自身抗体

更新时间:2012-03-01点击次数:1343


胰岛细胞抗体(Islet cell autoantibodies,ICA)在1974年用O型血患者的胰腺组织冷冻切片,经间接免疫荧光法(11F)检测胰岛依赖性糖尿病及其他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时发现抗胰岛细胞抗体。

胰岛细胞抗体检测

--------------------------------------------------------------------------------

抗 体 方 法 新IDDM* 病情控制
胰岛细胞抗体 人类胰腺冰冻切片(11F) 75%~86% 2%~4%
CF-胰岛素 补体因子(11F) 65%~70% 2%~4%
胰岛细胞表面抗体 分散的胰岛细胞(11F) 30%~70% 1%~3%
细胞毒性的胰岛细胞抗体 补体依赖性分散的胰岛细胞的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 30%~70% l%~3%
*新IDDM:新发病患者,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

--------------------------------------------------------------------------------

1985年WHO对糖尿病进行了分型,规定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DDM)即1型(1a、lb)和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即2型和继发型。1996年,在美国糖尿病学会主持下,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了新的诊断标准和分型意见,并于1997年WHO发布新标准,废除IDDM和NIDDM名称,统一用1型和2型糖尿病,不再用1型、2型。其分型强调的是基于治疗而不是病因。1型糖尿病是胰岛p细胞自身免疫破坏导致胰岛素缺乏者,又可分三个亚型:①免疫介导(青少年);②迟发型(成年);③特发型。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伴胰岛素抵抗者。

综合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抗胰岛细胞抗体是诊断胰岛依赖性糖尿病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指标。1985年,在*届研讨会上确立了统一的ICA标准(JuvenileDiabetesFoundation,JDF)。目前JDF标准已被*普遍使用,然而,不同供者的胰腺组织检测的结果不同,阻碍了检测的标准化。1987年发现胰岛细胞抗体识别的是胰岛细胞表面抗原,有介导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并抑制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细胞表面抗体还能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在鉴定出64kD的谷氨酸脱羟酶(GAD)为胰岛细胞抗体的另一靶抗原之后,一些含GAD的大脑提取物标本、人胰岛克隆表达的GAD65均可用于检测抗GAD抗体的基质。

致病作用 zui引人关注的是以p细胞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在1型糖尿病中的致病作用。可溶性抗体可参与:①抗体介导的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②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③细胞表面补体固定和白细胞趋化作用。然而,上述三种过程均需要识别表达于细胞表面的自身抗原。有关循环抗体识别人类胰岛细胞表面抗原的能力尚有争论,原因包括β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的缺失以及通过分子间抗原表位扩散使大量β细胞表面抗原诸如胰岛素和分泌颗粒膜蛋白抗原均可被识别。研究证实1型糖尿病新发病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能直接抑制β细胞分泌胰岛素。然而,自身抗体与β细胞间相互作用在免疫紊乱初期的作用仍不清楚。

Baidu
map